1.女教师备课本走红网络!趁着放假,快学学怎么把教案写得漂亮
https://www.sohu.com/a/222119308_805193
这是传统的,基于没有多媒体的情况,当然也说明有些地方确实太落后了(看文章中图一的背景)
2.教师备课实用有效的做法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 ... 3&wfr=spider&for=pc
说得没错,如果有多媒体,照原来那样备课或许就会花更多的老师的时间了
3.教案手写的好?还是打印的好?
https://wenku.baidu.com/view/1b3 ... 69a4517623e577.html
“不跟这个浮躁的世界玩,身为教师,咱还是实实在在、勤勤恳恳地耕耘好教育中自己应该负责的这块”责任田“吧“
4.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要失业?专家:别高估也别低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
https://new.qq.com/omn/20171221/20171221A02O39.html
而且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贪婪
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,
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及时转变观念,
如果我们不能引领
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的话,
我们至少应该紧跟
人类文明发展所走过的脚步。
5.新时代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省思
http://www.sohu.com/a/319239049_ ... 562722131799nBfckFQ
在实践上,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发展基础条件羸弱,政策法规建设进程缓慢,组织机构发展不足,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衡,现代化技术支持不到位等问题。
6.大数据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创新
http://edu.people.com.cn/n1/2018/0122/c1053-29778816.html
任何有志于改革创新的地区和学校都要系统谋划、内外发力,这需要勇气、魄力与智慧。 从舆论反响来看,家长和社会公众对于真正把学生成长需求、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教育实践创新举措,都给予了很高的认可和评价。
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改革
http://www.cnki.com.cn/Article/CJFDTotal-ZXLJ201806113.htm
7.陈宝生:智能时代,教育如何走好“未来的路”
http://edu.people.com.cn/n1/2019/0516/c367001-31088554.html
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,如人机关系的伦理困境、个人隐私的滥用危机和新技术应用的数字鸿沟等。我们要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,踏踏实实走好未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。
陈宝生认为,未来智能教育发展可能有以下几条路。
8.改革者须先变革——学校教育改革见效的必由之路
http://xueshu.baidu.com/usercent ... 6bf6&site=xueshu_se
些学校却只是做出一派“改革”的态势,不论对其“改革”的实质分析,还是对其“改革”效果加以检验,都很难发现什么对培养四有新人和四个面向的人才有利的新因素。对此,可以找到很多原因,其中最主要,最根本的原因,则在于改革者本身还没有经历必要的变革。
9.教育改革为什么总不见成效
https://iask.sina.com.cn/b/20040881.html
本人认为,目下,商业行为和近些年的虚无思想是极大的阻碍。
10.如果教育改革这么改,会是什么状况
http://bbs.tianya.cn/post-free-2061754-1.shtml
11.大家说说 中国教育 怎么样改革才能够更号 有效果
https://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185577544.html中国教育几乎年年有改革,但历次改革从未涉及本质问题,换汤不换药,治标不治本,所以,向来是隔靴挠痒。要探讨中国教育应如何改革,笔者认为有四个问题必须明确:中国教育现存的弊病是什么;中国教育应如何改革;改革所面临的阻力(尤其是最大阻力)来自何方;教育改革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。这四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不了,再好的思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。历次改革不尽人意,就是这四个最简要的问题。 要说起中国的教育改革这些年为何一直隔靴挠痒,这就涉及到改革的艰难。凡改革,必触动既得利益群。而当今能够左右中国教育走向的人,又基本上都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成功果实,这些人中当然不乏无私者,但是从个人经历看来,却对着当下的教育制度有着极大的认同感和亲切感。更不用说涉及到利益。以“高考制度改不得”来搪塞事情的,多半是这些人。举个小例子,我是出生于教育家庭,对教育上的行道非常了解。比如一个特级教师,给一个学校出份模拟试题就得到几千块钱的回报,更不用说各个考试院教育局。这还是小的单位。往上推去会如何?教育改革遇到的阻力不是来自于单纯思路上,而是来自社会关系的调节上。这是所有改革最大的阻碍。 关于教育改革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,笔者认为是避免在教育领域出现“黄宗羲定律”的怪圈。(黄宗羲定律:历代税赋改革,每改革一次,税就加重一次,而且一次比一次重;尽管最高统治者的意愿可能是好的,但这种规律历来没有避免过。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,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“黄宗羲定律”)。在笔者十数年的受教生涯中,那些减负措施确实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,但是我们这代人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书包轻了又重了。无数次的减负与回归把许许多多人的希望磨得像视力一样模糊,最终寒了一代人的心——起码是一代人中的大多数。 教育弊端带来一系列社会弊病和隐患,进一步成为民族发展的隐患。比如这些年青少年的体质连年下滑,老年病的低龄化,企业的选材态度,社会的不平心理(比如几年前的熊猫烧香病毒案例)……如不及时从根本上解决,非常堪忧。而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笔者总结十余年的经验,细节或许有许许多多,但大的思路也就这么多,希望有益,也希望鲁迅先生那个“救救孩子”的心愿尽早被我们了结。
在现实生活实施得少,促进的政策少,比如备课本,在”都“安装了多媒体的情况下要求老师必须手写教案,原因竟然是上级检查才有看的!这就是一种落后!
教育改革,一种是去除目前不合理的,一种是着眼于未来!
任重道远
|